
親愛的三毛
責任編輯:威海市水務集團 文章來源:經(jīng)區(qū)供水公司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1-01 00:17:31
從那時起,我便找了一些與書信相關的書籍閱讀,例如《親愛的三毛》《查令十字街84號》《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》《高山上的小郵局》等等,這些都是非常優(yōu)秀的作品。在今天的閱讀分享里,我想給大家推薦的書就是其中之一。那就是三毛陳平老師的《親愛的三毛》。接下來就讓我?guī)е蠹乙黄鹱哌M三毛的世界,“閱”過時光,重新回到那個用信溝通的年代。
《親愛的三毛》是一本書信集,收錄了三毛在報刊上與讀者的書信交流,摘錄了一些青年朋友寫給三毛的信以及她的回復。三毛在書的首頁寫到“在這個日漸快速的時代里,我張望街頭,每每看見一張張冷漠麻木、沒有表情的面容匆匆行過。我總是警惕自己,不要因為長時間生活在這般的大環(huán)境里,不知不覺也變成了那其中的一個。”三毛希望用這種書信呼應的方式,消弭現(xiàn)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豎立的高墻,建立起心與心溝通的橋梁。
這些來自讀者的信件絕大部分傾訴的都是生活中的煩悶,有少年們成長的煩惱也有成年人生活的焦慮。
常言道“少年不識愁滋味”,大家可能會說“小小年紀哪有那么多煩惱呀”。但年幼其實并不代表遲鈍和無知,在眾多青少年的來信中,大多數(shù)的孩子都不快樂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法國非常經(jīng)典的電影,叫《放牛班的春天》?這部電影在法國上映時,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就吸引了600多萬人涌進影院,并創(chuàng)造3000多萬美元的票房。是一部非常優(yōu)秀的能引人思考的教育電影。在那部電影里,有許多被大人們認為是像“牛”一樣野性十足、不好管教的孩子。他們的未來仿佛沒有任何希望,只能麻木的在教養(yǎng)院的高墻之內(nèi)生活著學習著,直到電影主人公----馬修老師的到來。馬修雖然是一名代課老師,但是他有一顆包容的心,他能理解孩子們最需要的是什么,他從不同側(cè)面找到孩子們擅長之事并鼓勵他們,讓這些孩子找到自己的路。就如同電影中的“牛孩子”一樣,這些年輕的讀者們他們也有各種各樣“成長的陣痛”:有學業(yè)上的迷茫,有對家庭生活關系的不滿,有因與父母觀念沖突而導致的親子關系隔閡,也有在大家庭環(huán)境中的不被尊重和看重。三毛對那些年輕的朋友們說“人生最可貴的事情,便是少年的迷茫。迷茫表示你在思考,表示你不人云亦云,是極好的第一步,為什么認為自己是一個壞孩子呢?你做給他們看,你不壞。”在成長的道路上,如果曾被這樣一個親切的姐姐如此溫和地鼓勵著,與他們而言,一定是一件太美好的事情了。其實三毛小時候也是一個很不一樣的、讓大人們很頭疼的孩子。在三毛父親陳嗣慶寫的《我家老二:三小姐》中提到,三毛生長在戰(zhàn)爭年代,為了生存,她不得不跟著父母一起逃難,在幾歲的時候,她就開始喜歡上了“拾荒”,還將她撿來的稀奇古怪的東西,當做寶貝一樣的供奉在家里,被親戚叫成怪人,但她的父母卻很包涵她。一直到三毛長大,也保留著這個愛好,甚至專門寫了一本書——《我的寶貝》來專門介紹她珍藏的寶貝們。其中有一顆“癡心石”是三毛的父母知道她喜歡畫石頭而在海邊撿來送她的。三毛的父母對她的寫作乃至人生都影響巨大。三毛全家定居臺灣后,在某女中讀初二時,三毛因為對數(shù)學不感興趣,成績總是不好,老師總是以此嘲諷她。三毛發(fā)現(xiàn)老師每次出題都是從課本習題里找,便把每個題目都背了下來,連續(xù)6次考了滿分卻被老師懷疑作弊,還拿筆蘸墨汁在臉上畫黑圈,這讓三毛非常難堪,甚至一度得了自閉癥休學在家。好在三毛的父母都開朗而包容,在他們的耐心開導下三毛才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。正是有這樣的童年經(jīng)歷,三毛才能對這么年輕讀者們寫出那樣溫暖的文字。
少年有少年的心事,成年人也有成年人的迷茫。愛情失意,事業(yè)無成,社交恐懼癥,自卑感作祟......在日復一日的焦慮中,找不到生活的意義。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“不快樂女孩”的來信,她在信中用各種暗淡的字句“最底層、自卑、平凡、卑微、能力有限...”來形容自己。三毛沒有大談特談“你應該如何如何”這類勸告,而是設身處地的以“如果我是你”的視角給女孩回了信。她說“如果我是你,第一步要做的事是加重對自我的期許與看重,將信中那一串又一串自卑的字句從生命中一把掃除,再也不看輕自己。”看到這里讓我不由想起古羅馬政治家、哲學家塞內(nèi)加說過的一句話:“一個不欣賞自己的人,是難以快樂的。”這位生活在距今2400年前的古羅馬哲學家還說過:“沒有比人生更難的藝術”,過好一生真的很難,因為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稍縱即逝,我們也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,當我們再度回首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發(fā)絲間多了一簇簇白發(fā),而我們的孩子,已經(jīng)悄然長大。如果我們對目前的生命局面不能滿意,那至少盡力而為。沒有能力摘月亮的時候,我們可以去摘果子。西班牙有這樣一句諺語:“如果常常流淚,就不能看見星光。”我很喜歡這句話,所以即使要哭,也只在下午小哭一下,夜間要去看星星,是沒有時間哭的。
這本書于我而言,是一本心靈重塑的書,站在當下的階段,是再適合不過了。透過一封封信件,我看到了自己的過去與現(xiàn)在,“青年朋友們”的許多煩惱也曾困擾過我,所以實際上算是跨越了時間的洪流,聆聽來自三毛的許多關于生活的智慧,從而萌生出“待從頭,收拾舊山河”,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想法和斗志。
說快樂總是相似的,其實苦難大抵也是相同。當你覺得生活不公的時候,看看《親愛的三毛》吧!50多封書信中,總有一封能讓你看到某一階段的自己。三毛也在其中敞開自己的內(nèi)心,用溫暖的語言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哲理。她微笑著告訴你:你真的很好,值得這燦爛的世間。三毛在這本書的最后,寫了一些小品詩。內(nèi)容是孩子、時光、人、自己、朋友、快樂這些小問題。最讓人感動的一句是:“你快樂嗎?”試試看,每天告訴自己——要過的快樂。今天的事情,要更加努力的去做,看完三毛的書,一定能讓你變得更豁達勇敢一些!
文:唐浩茹